但是,在现实中,很多社会早在两千多年前已经在这四类体系中做出了选择并着重发展,排斥其他保障体系。
此外,应提倡资本市场机构的社会责任。但如果是去中心化的系统,多家分布式存放是很难修改的。

近几年,人民银行在国际上讲此事时,多次引述香港发钞100%的备付金的例子。这些新的金融市场进入者不但对市场格局产生影响,也会对监管格局带来重大的影响。如果不充分重视并考验新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会伤及投资者或消费者。第二个选择,究竟是允许收购兼并还是让其破产清算?若允许收购兼并就可能请一家BigTech进来,对BigTech而言就是花一点钱再买一个牌照,而且还会提出其他交换条件,包括允许该BigTech可以开展某种业务等。与此类似,征信也是要有公共责任的。
但问题是谁出事就要管谁。可是这个系统设计的400个C波段卫星小站还没有铺完,配套的设备系统还没有完全建好,就已经被后来的KU波段卫星通信和再后来的同轴电缆及光纤地面网替代了。这位父亲的意思就一个:女人要守住贞节。
但这是以牺牲、抑制女性的自由权利为前提的。今天的三个要点包括,第一,贞节观念的坚守是养子防老体系衍生出的规范之一。从宋代至明清,不仅官府,民间对失贞女性的惩罚非常严厉,轻者被赶出族门,重者会被沉潭、火烧甚至凌迟处死。但康烈女已经死了,旌表对她本人没有任何意义。
将贞节牌坊的标准,由明代的守节至少二十年缩短到十五年。她的忠贞唯一就至关重要,这是儒家体系的基础

之所以贞节是针对女性,而不是针对丈夫,一方面是男权社会所致,但更重要的是女性会怀孕生子,而男性不能。所以,你看到了,在没有金融市场的传统社会里,养子防老成了最主要的跨期交换、规避风险的体系。得到此消息后,未过门的康烈女以张家媳妇之名上吊自杀。后来,道光帝在1824年、同治帝在1871年,分别把旌表标准缩短至十年和六年。
明朝洪武元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令旌表节妇,规定:凡民间寡妇,三十岁以前夫亡守志,五十岁以后仍不改嫁的人,要旌表门闾,还免除本家差役。到了清朝,1656年,清世祖亲自编纂了《内则衍义》,在《守贞章》中提出守身为女子第一义,在《殉节章》中提出妇为夫死,古之大经,这两句话成为清朝妇女第一要则。今天的三个要点包括,第一,贞节观念的坚守是养子防老体系衍生出的规范之一。一旦对自己妻子到底怀的是谁的小孩产生怀疑,作丈夫的就开始不愿意抚养妻子生的小孩,小孩长大了也有可能不情愿孝敬母亲的丈夫。
不料良缘尚未缔结,人还没有过门,张京就死了。雍正帝上位不久,1723 年谕旨规定:节妇年逾四十而身故,计其守志已逾十五载以上,亦应酌量旌奖。

朝廷对节妇烈女的大力表彰,也使那些不节烈者的处境愈来愈恶劣。关键在于原来没有金融市场。
上行下效,民间的殉节之风也盛极一时。当然,之所以今天对贞节不再重视,或者说今天夫妻关系中对另一方的忠贞要求已基本实现男女平等,主要是因为我们的跨期交易需要不再完全靠子女,而是由金融市场取代,也因为信任关系逐步由外部契约建立,不再完全靠血缘决定。婆婆劝说她为了孩子也要活下去。辅以三纲五常,你就更放心了。由于你是谁的儿子这一点是天生的、不能改变的,所以,只要儿子是你亲生的,他就跑也跑不掉。第三,对女性的三从四德要求也是同理。
第二,之所以贞节只针对妇女,是因为只有女性会怀孕。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儒家用来保证这个体系安全的方式,这个方式定位在父与子的血缘关系上,血亲是孝道等各种名分和义务的唯一界定。
旌表是做给活人看的,用意是通过具体榜样,尤其是通过官方到处树立贞节牌坊,让周边老百姓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这家那家有过节妇或烈女,不断提示贞节的重要性。这位父亲的意思就一个:女人要守住贞节。
谁知她心意已决,要家人不要将孩子抱来,并强撑着身体到丈夫的灵堂前躺下,这样,饿了21天后终于魂归黄泉。明朝不仅推崇守节,还要求殉节。
清代学者方苞写过一篇《康烈女传》,康烈女是商人的女儿,许配给了贫家之子张京。但这是以牺牲、抑制女性的自由权利为前提的。从宋代至明清,不仅官府,民间对失贞女性的惩罚非常严厉,轻者被赶出族门,重者会被沉潭、火烧甚至凌迟处死。她的忠贞唯一就至关重要,这是儒家体系的基础。
贞节观使养子防老体系可靠 那么,为什么历史上各朝一代比一代更看重女性贞节? 特别是,不管是守节、殉节的过程中,还是得到朝廷旌表后,当事人妇女只有付出代价、做出牺牲,却不能得到任何好处。到了清代,皇帝们就更是一个比一个看重贞节观念,把旌表标准不断下调。
皇帝以身作则,宫人殉死是当时的一大特色。结果,清朝旌表的节妇烈女数达到历史新高:78073人,几乎到处是贞洁牌坊了。
这解释了汉朝以来对贞节观的热衷。因此,如果妇女不贞节,整个儒家大厦的根基和建立其上的跨期交换体系就会出现动摇。
如果这种怀疑成为社会普遍现象,那么,老百姓就没有兴趣或热情在养子防老体系中做投资,也越来越不相信这个体系的可靠性,整个社会对未来的安全感就会大大下降。(本文为喜马拉雅《陈志武教授的金融课》讲座文本) 进入 陈志武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贞节观 金融市场 。当时通州有个林氏,17岁出嫁,3年后丈夫病故,林氏想绝食而死,但不便跟公婆说出来。有了外部金融市场后,这些要求就不再必要。
除了出书宣传和谕旨规范外,汉代开始实施旌表节妇烈女,只是宋元以前,妇女守节、殉节的现象并不常见,再嫁、改嫁行为相当普遍。张家原本是个破落之家,后来因为康烈女而得到官方旌表,使张家在周围乃至京师都出了名。
林氏开始每天假装喝水吃饭,终于5天后身体不支,昏倒在地,到那时林氏才向婆婆表示自己想随丈夫而去。这一数字足以说明清代把妇女贞节放在了非常高的位置。
历史学者考证,宋代以前官方表彰的节妇烈女总数为357人,宋代为212位,元朝324位。跨期交易安排对信任的要求太高,因为交易跨越的时间越长,就越需要防范对方逃跑、违约。 |